2025-07-16 来源:北京继承律师网 作者:房产继承律师 浏览:70238
法院: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
文书编号:(2025)京0106 民初21788号
原告:牛某程(已故楚某宁之子)
被告:楚某昆(老大)、楚某宪(老二)、楚某亮(老大楚某昆之子)
被告楚某亮代理律师:诵盈律师事务所杨律师
案例中所有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
一纸拆迁协议,本应是家族新生的起点,却险些成为亲情崩塌的终点。
外孙牛某程紧握母亲早逝的遗憾,追问:“外公的补偿,妈妈那份去哪了?”孙子楚某亮则坚守爷爷生前基于共居情分的清晰安排。
当“代位继承”遭遇“生前赠与”,法律的智慧如何弥合亲情裂痕?
01.案情简述
楚某勇和李某娟夫妇育有三名子女:大哥楚某昆、二哥楚某宪、小妹楚某宁。
李某娟早于1995年去世,2018年,小女儿楚某宁的早逝更是给这个家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楚某宁的儿子牛某程,心中从此埋下一个结:妈妈走得早,没能等到孝敬外公的那天。
转机出现在2019年。楚某勇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面临拆迁,补偿颇为丰厚:53万元现金和一套位于北京丰台区的保障房认购资格。
拆迁协议上,除了楚某勇的名字,还清晰地写着孙子楚某亮——他是楚某昆的儿子,更是多年来实际与爷爷共同居住、照料起居的人。
基于这份深厚的共居情谊和舐犊之心,楚某勇老爷子在拆迁后不久,就做出决定:将保障房资格变更到楚某亮名下,并将到账的53万现金,全部转给了这个朝夕相处的孙子。
然而,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。2023年,楚某勇老爷子安然离世。亲人的离去本该带来哀思与凝聚,但牛某程心中的结却骤然收紧。
他看着表哥楚某亮住进了保障房,想到那53万现金,再想到自己早逝的母亲楚某宁——作为外公的女儿,母亲的那一份遗产,难道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吗? “外公留下的东西,妈妈的那一份,不该被抹去!”
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。他认为,无论是那53万现金、那套保障房,还是外公的丧葬费、抚恤金,都应该作为遗产分割,他有权代位母亲楚某宁继承她应得的部分。
牛某程找到舅舅们和表哥楚某亮协商,但分歧巨大。楚某亮一家坚信,爷爷生前的安排清晰明确,是出于对共居孙子的爱护与认可,钱和房早已归属自己,并非遗产。
协商陷入僵局,亲情的裂痕在沉默中扩大。最终,满怀不甘与为母“正名”执念的牛某程,一纸诉状将表哥楚某亮以及两位舅舅楚某昆、楚某宪告上了法庭。
楚某亮无奈之下来到诵盈律师事务所,希望通过专业的力量保住爷爷的遗产,诵盈律所杨律师代理此案。
02.案件焦点
核心在于法律对“生前处分”效力的认定:
1. “共居人”权益优先性:拆迁协议载明楚某亮为共居安置对象,此身份是否使其当然享有保障房资格及部分现金权益?楚某勇的变更与转款是“确权”还是“赠与”?
2. 生前赠与 vs 遗产范围:楚某勇生前完成的保障房变更及53万转款,是否仍属可分割遗产?
3. 代位继承的边界:牛某程的代位继承权,能否对抗楚某勇生前的有效处分行为?
03.调解经过
面对牛某程的代位继承诉求,杨律师及诵盈律师团队采取“法律确权+亲情引导”双轨破局:
1. 法律铁证锁定权属;
调取证据:精准调取2019年拆迁协议(载明共居身份)、银行转账记录(53万转款)、保障房变更备案文件(资格转移)。
论证核心:上述处分行为发生于楚某勇去世前,符合《民法典》赠与要件,财产性质已转移,从未进入遗产范围。代位继承权仅及于遗产。
2. 亲情引导促成置换;
揭示诉讼风险:即使争讼,牛某程仅能分得存款的1/3(价值有限),且必然撕裂亲情。出示楚某宁(牛母)旧照,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与情感纽带。
设计“利益置换”方案: 引导楚某亮方让渡楚某勇存款、丧葬费、抚恤金等现金利益,满足牛某程核心诉求(为母“正名”获补偿),换取其放弃对53万及保障房的主张。
04.调解结果
最终,在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和诵盈律师团队的斡旋下,双方达成一致,签署调解协议:
1. 牛某程继承被继承人楚某勇的丧葬费及抚恤金且自愿放弃对53万现金及丰台保障房的一切权利主张。
2. 楚某昆和楚某宪均声明放弃对楚某勇遗产的继承权;楚某亮合法保有爷爷生前赠与的53万及保障房。
05.律师解读
本案调解,是法律智慧对家族亲情的深度救赎。
1. 生前有效赠与>死后法定继承;
杨律师及诵盈律师团队以完备证据链,确证楚某勇生前处分(变更资格+转款)的法律效力。财产权属早已转移,非遗产,代位继承权无从主张。法律尊重被继承人生前意愿。
2. “共居贡献”产生独立权益;
拆迁协议载明的“共居被安置人”身份,是楚某亮权益的重要基础,非单纯血缘关系。此点强化了赠与的合理性。
3. 调解的精髓在于“利益置换”
诵盈律师团队突破“非赢即输”思维,创造性地将“可争的有限存款”与“不可争的已赠资产”进行价值置换。最终让牛某程实质获益(获全部现金补偿),楚某亮保全核心资产,实现法理认可、亲情存续的双赢。
06.案件总结
真正的家事律师,不仅是规则的运用者,更是亲情纽带的修复者。在冰冷的权属界定之外,为当事人找到一条通往和解的温暖路径。
当调解书签署,那几乎被对簿公堂撕裂的亲情纽带,被小心翼翼地重新系上。这份凝聚法律智慧与人性关怀的和解,为这个家庭投下了一缕弥合伤痕、走向未来的希望微光。它证明:即使在继承的战场上,守护亲情,永远值得全力以赴。
我们坚信:法律的使命,不仅在于界定“是谁的”,更在于找寻“如何最好”。当亲情面临继承考验,“利益置换”的智慧,往往比“胜负判决”更能守护家的温度。
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成立十二年,是国内知名的遗产继承领域专业化精品律所。 如需了解更多继承相关法律问题,可以联系诵盈律所,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。